黄金箭毒蛙的天敌是谁

时间:2024-06-11 08:23:23
黄金箭毒蛙的天敌是谁

箭毒蛙的天敌是一种叫做Leimadophis epinephelus的蛇。

  黄金箭毒蛙的天敌是谁1

箭毒蛙:

箭毒蛙是美洲最毒的生物之一,大部分都分布在南美的热带雨林之中,最常见的有幽灵箭毒蛙、钴蓝箭毒蛙还有黄金箭毒蛙。据说箭毒蛙中最毒的要数黄金箭毒蛙,要比一般的箭毒蛙毒性强上二十倍。一只黄金箭毒蛙中的毒性达到了2毫克,但只要0.2毫克的剂量就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2毫克可以毒死两万只老鼠了。箭毒蛙的天敌是一种叫做Leimadophis epinephelus的蛇。这种蛇对箭毒蛙的毒液有极大的免疫力,但并不是完全不怕毒,如果箭毒蛙的毒性达到一个高度后,这种蛇也不敢下嘴。所以Leimadophis epinephelus捕杀的箭毒蛙都是毒性较低的箭毒蛙或者是还未成长起来的幼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提及青蛙更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益虫,它能捕食那些对农作物有害的虫子。这是我们对青蛙的印象,但在蛙这个大家族中,能捕食害虫只是一种基本操作,蛙类还有更加神奇的能力。

带刺的玫瑰——箭毒蛙

今天来说说蛙类中那朵“带刺的玫瑰”——箭毒蛙,听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好惹的家伙,没错,我也不隐瞒了,我摊牌了,它有毒。

箭毒蛙包含3个亚科,13个数,170个品种,全部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之中。它外表颜色艳丽,按照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名字。

有黄金箭毒蛙、兰宝石箭毒蛙、草莓箭毒蛙、红带箭毒蛙、迷彩箭毒蛙、黄头箭毒蛙、网纹箭毒蛙、红背箭毒蛙、画眉箭毒蛙、蓝箭毒蛙、钴蓝箭毒蛙、幽灵箭毒蛙等。

单从名字就能感受到箭毒蛙的漂亮了吧,没错箭毒蛙就是全世界最漂亮的蛙 ,在欧美箭毒蛙就被称为“热带雨林里的宝石”。

基本的野外常识告诉我们:自然界中那些颜色艳丽的生物,不能轻易招惹,它们多数都是有毒的。其实对生物来说,这些鲜艳的颜色就是一种警戒色,用来提醒别的生物:“我不好惹,离我远点”。

  

致命的毒素,三分钟致死10个成年人

那箭毒蛙有多不好惹呢?简单来说,印第安人捕猎大型动物时就需要用到它的毒液。

早在16世纪初的时候,箭毒蛙那可怕的毒就被印第安人发现并使用。

印第安人先会用锋利的针把箭毒蛙刺死,然后放在火上烤。当箭毒蛙被烤热的时候,毒液会从它的腺体中分泌出来。这时印第安人会用箭头或者标枪放在箭毒蛙的.身体上来回摩擦。而一只箭毒蛙足足能为50支镖或者箭附毒。

那这一只小小的箭毒蛙究竟有多毒呢?举个例子,箭毒蛙家族中毒性最强的黄金箭毒蛙,它的毒液能够在短短三分钟内致死10个成年人。并且是无解的,至少以目前的医疗手段来说,只要中了箭毒蛙的毒,村口酒席应该是免不了的。

黄金箭毒蛙

为什么这种毒这么可怕呢?生物学家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研究之后,发现这种毒素作用于轴突(轴突是神经元发出的一条凸起)内部或者外部。生物碱引起轴突不可逆的去极化,减低电位作用幅度,阻隔生物体内的离子交换,让神经细胞膜成为神经脉冲的不良导体,这样神经中枢发出指令就不能正常地到达组织器官,最终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且没有有效的应急措施。

不过,这种致命的毒液要发作也是有限制的,并不是说碰到就死。箭毒蛙的毒液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见血。只有当毒液进入到血液里面才会产生作用,若是体表没有任何伤口,即使沾染了毒液最多会让你的手指过敏或者起皮疹。

箭毒蛙毒液的来源

但就是这样一种危险的剧毒生物,在国外却有人把它当作宠物饲养。难道他们都不怕死吗?还是说是国外控制人口的政策?

仔细一了解才知道,箭毒蛙这家伙天生是不带毒的。生物学家发现,在人工饲养下只要长时间的更换他们的食物,箭毒蛙的毒性就会消失。更不用说那些一出生就没有接触带毒食物的箭毒蛙,它们带毒的几率为零。

而那些野生的箭毒蛙,它们那致命的毒素全部是由后天进食带毒的动物而形成的。厉害吧,靠后天合成能形成这么致命的毒。

就比如黄金箭毒蛙,它的主要以蜘蛛和蚂蚁为食,然后经过系列的化学反应把这些食物体内的生物碱转化成为自己的毒液,再经过遍布全身的毒囊腺体分泌到皮肤上,这样一朵“带刺的玫瑰”就形成了。

这时你是否会好奇,既然是后天形成的毒素,那箭毒蛙是靠什么让自己免受其害的呢?生物学家通常研究发现,原来是因为监督蛙身上有一种氨基酸的突变,这种突变会改变他们的钠通道,使生物碱不再对轴突产生作用,所以它们能对自身的毒素免疫。

  黄金箭毒蛙的天敌是谁2

箭毒蛙为什么不会毒死自己呢?

有些青蛙的神经系统能抵抗比吗啡还强大200倍的毒素。它们到底怎么办到的?

在南美洲的丛林里,箭毒蛙身上所带的毒素,其强度是吗啡的200倍。虽然毒素是对付天敌的致命武器,但为什么对箭毒蛙本身却没有影响?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箭毒蛙的神经系统随着时光演变后,才获得了抗毒能力。这是生物演化上的绝佳例子。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生物学家,同时也是国家地理学会赞助学者的蕾贝卡.塔文(Rebecca Tarvin)说:「我一直想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是如何获得神经毒素的,因为这类动物需要重组其神经系统,而这看起来实在不太像是动物演化时会发生的事。」

钻研神经系统

箭毒蛙实际上没有分泌毒素的能力,而是靠吃下螨和蚂蚁而获得。外表的艳丽体色,是在警告任何掠食者,可别笨到来咬一口。

像蛇与蝎子这类掠食者,它们在使用毒液捕捉猎物时,毒液必须透过创伤进入猎物的身体内才能发挥作用。掠食者的毒素并不一定要马上杀死猎物,相对的,它们普遍用毒素来麻痹猎物。

不过,不管是掠食者还是猎物,它们都需要能快速发挥作用的毒素,使对象失去行动能力。因此,神经系统就成为毒液攻击的首要目标。

事实上,动物界中许多极其可怕的毒素,就是以瘫痪神经系统为手段。有些箭毒蛙身上带有一种类似吗啡的化合物,称为epibatidine,其作用机制就与乙醯胆碱这种化合物类似,可以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讯号。由于epibatidine的效率极高,因此会干扰乙醯胆碱的作用,造成神经系统许多问题,毒性大到只需要一只毒蛙的epibatidine,就可以杀死一头水牛。

另外,自然界中有些毒蝾螈,身上则带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这类毒素会把生物神经传导时所使用的离子通道阻塞住,以截断神经的电流讯号。

维吉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兼毒物专家布奇.布洛迪(Butch Brodie)表示:「这就像把某个脆弱地方的电线剪断一样,只是用不同的工具剪断而已。」

天生不怕毒

但是,箭毒蛙到底是怎么开始使用这种毒素的?根据塔文和同事最近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结果显示,这类使用epibatidine的箭毒蛙经过DNA定序后,发现它们乙醯胆碱受体的形状与正常的受体在结构上有小小的不同。

就遗传学上来说,受体形状的变化必须非常细微。因为乙醯胆碱和epibatidine在受体上的结合位置是一样的。所以,如果突变让受体的形状改变太多,乙醯胆碱将无法正常与受体作用来传递神经讯号。

这类箭毒蛙体内的受体,在结构上做了小小修饰,使得问题顺利解决:epibatidine认不出箭毒蛙的受体,但箭毒蛙本身的乙醯胆碱却可以,因此这种机制确保了箭毒蛙不会被自身的毒素影响。

除此之外,这个研究还发现,箭毒蛙对这种毒素的.抗性至少独立演化了三次,正好说明了这样的突变对箭毒娃来说的确有用。

「这是罕见的大自然之美,类似这篇研究发现的例子实在很少。」国家地理探险家暨爬行动物学家和毒理学家佐尔坦.塔卡克斯(Zoltan Takacs)说。「无论是怎样的新发现,都是我们对于演化学与神经学上的一大跃进。」

深入研究毒素

这个研究对于毒理演化方面的了解是很重要的里程碑,然而背后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举例来说,生物学家仍然不知道箭毒蛙从何处获得毒素。很明显地,毒素应该是从食物中得到的,但科学家仍未找到确切的源头。

塔文还指出,其实箭毒蛙毒素本身就是一个大谜团。箭毒蛙身上带有超过800种的化合物,但我们真正了解的却不到70种。

布洛迪表示,追踪这些毒素的源头,并进一步了解动物如何演化成不受毒素影响,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解开这大自然之谜。「其实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化学合成物了解实在不多,」布洛迪说:「站在人类生物安全性的观点来说,我们对这些毒素了解愈多,愈能减轻毒素对我们的威胁。」

箭毒蛙竟凭一张嘴成为了“毒王”!就连平头哥蜜獾也不得不服

俗话说得好: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这道理在自然界也同样适用。

越是色彩鲜艳的生物,它的毒性就越大。

众所周知,亚马逊森林虽然号称是“地球之肺”,却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

这里为地球提供了大量的氧气,自然气候炎热潮湿,昆虫在这里的体型也相对庞大。导致这里的毒虫数量惊人,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和水生动物体型也极大。

这里也被叫做人类的禁地,只有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生活在这里。

地球之肺——亚马逊森林

  

一位印第安人,它小心谨慎的,在炎热潮湿的雨林中行走。眼睛观望着四周,任何进入他视线中的动物都可以是他的下一顿食物。

在这里,不仅需要高超的捕猎经验和狩猎手法,好的工具和武器将决定他是否会有收成。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猎手,只需一记飞镖,不管是什么样的猎物,都绝不可能有生还的余地。这是因为飞镖能“一箭封喉”,杀人于无形之中。

亚马逊猎手使用吹管进行捕猎

而这飞镖的毒,它并非人造物,就是来自当地的一种生物——箭毒蛙。

箭毒蛙相比大家都不陌生,即使你没见过,你可能也听过它的传说。它凭借鲜艳的肤色,华丽的外表,致命的剧毒,成了蛙界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在大自然中,箭毒蛙主要以果蝇,蟋蟀和甲虫为食。即使是饲养,食物的准备并不困难。但是如果就这么喂养的话,必定会跟印第安人一样把它们的毒性都喂养没了。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它们的毒性并不是天生自带。它们不是毒液生产者,而是搬运工。它们的毒性是于吃的食物,而这毒性主要是于亚马逊丛林里的毒蜘蛛和白蚁。它们的毒,会被箭毒蛙吸收,转化为自身的毒液。这才是它们毒性剧烈的原因。

而印第安人们饲养的小昆虫都是没毒的,所以自然吃了也不会产生毒液,箭毒蛙到其他地区后毒素改变,也是因为其他地区的蚂蚁和蜘蛛的毒性也不同。

五彩斑斓的箭毒蛙

而随着科学家的深入研究,他们对于箭毒蛙的毒也有了新的应用。人们通过进一步了解这种剧毒的蛙类,发现这些毒素虽然致命,但也具备抗癌活性。科学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制成效果拔群,副作用小的医疗药物,为人类的未来造福。

《黄金箭毒蛙的天敌是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