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案例分析

时间:2024-01-26 08:23:25
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分析1

案例:

涛涛是我们班一个话很少很有个性的孩子,来园不高兴的时候摔椅子,打老师,等他发完脾气后又自己变好了,每次老师组织的活动,他都不怎么爱参与,脱离组织的表现,比较喜欢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对于他想做的事情,他非要要去做,而且不达到目的不罢休。每天排队他喝水来的比较慢,人家小朋友都排了前面了,他慢悠悠的走过来,坚决排在第一位,不管怎么跟他说他都不同意,我对此非常头疼,没有办法,只好跟前面的小朋友说:“涛涛还小,你让他站第一吧,还好这个小朋友很懂事,把位置放给了他。在一次我带小朋友去美工区上绘画课,进行分组,他在下一个组,可是他非要进来,我想我不能老是惯着他,所以我坚决不同意他进去,他就在门口一直等啊,等啊,也不走,一直都我上课结束开门出来还看到他在门口坐着等呢,我算是真的服了他了,除了这些,在一次他爸爸来接的时候给我的触动最大,爸爸叫他回家了,他怎么也不愿意回家,爸爸一下生气了,要打他,他赶紧躲到我的怀里,他爸爸显得非常无奈,只说了一句,你那个性格你妈妈一个样子,你妈妈把你惯坏了,什么都由着你的性子来,做错事情了也批评不得,我批评他要打他,你妈妈还当着孩子的面跟我吵起来……我终于知道原来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导致孩子性格方面和发泄行为发面都存在着问题。

分析、措施:

对于涛涛的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大概分析有一下原因:对于宝宝的教育,我们一直推崇和坚持是“家园共育”的主旨。他在园的表现我也跟他家长沟通联系过,设法通过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沟通来共同帮助解决宝宝身上出现的问题,而我发现只要一提到宝宝在家中的情况中,父母的大概意思都是我们都很忙,爷爷奶奶都没有时间带孩子,就我们两个人带,白天都忙着生意上的事情,也很少跟他玩,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玩,我们太忙了,哪有时间管啊,有时候出现问题了,我们父母的意见又不统一,又会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的,你们老师给我好好管管吧!不乖,要打要骂随便你们。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作为老师,我们对于宝宝的各方面教育我们当然会管,但是作为家长,你们是宝宝的家里人是监护人,有义务对她进行照顾和关系,和爱的付出,就算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宝宝,她需要一个适合她成长和健全的环境。

对于家长对宝宝的过失粗暴方式对待,不仅不能引导宝宝认识到问题,更容易让宝宝有反叛心理。更妥善的做法的是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其中原因,联系实际问题解决。为了更清楚了解宝宝家里具体的情况,我多次利用接孩子的时间跟宝宝妈妈进行沟通,她妈妈把一些基本情况也跟我说了,我们都在一起商量好更好的教育对策,对此一定要要求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要一致,家庭教育也要达成一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成长吧。我觉得对于宝宝家长的情感问题对宝宝造成的影响,家长之间的矛盾我们是不能解决,也没有权利过问,但希望不要影响到宝宝,请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舒适,美好的坏境,至少是“心理环境”。

幼儿园案例分析2

一、幼儿情况分析

孩子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错误时,他总是不肯认错,而且还很不高兴。孩子在班上属于各个方面发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儿群体中有一种惟我独尊的骄傲感,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另外,他在家中也备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百般呵护,宠爱,孩子第一次来幼儿园时,到现在一直都要哭。老师接过来一会他就好了,老师问他明天来了就不要哭了,他回答得很快,说:"好,明天来了我不哭。"可是第二天会照常哭。他刚来园的时候自理能力表现得很差,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类型。还经常告状,他告状时你不理他,他就会说你打他或是就找别的小朋友帮他打报复平,直到有小朋友帮他为止,他就会满意的笑。

二、成因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该怎么办呢?我先了解造成他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紧张、恐惧或被人嘲笑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潜意识中为自己不在受伤害,内心很自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的则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原因。

三、具体实施

(1)家长工作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把教育思想说给家长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对策

行为1:孩子玩玩具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玩,不和同伴进行交流。

措施:我们在平常聂理硕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比如,我们利用早晨活动时间,让孩子进行分组自由交流,尽量让小朋友的情绪愉快,制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回家也逐渐地愿意跟父母交谈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成效: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养,他在班里基本能够和同伴进行交流,并且开心地与同伴进行游戏。

行为2:当我们出去户外活动时,孩子在活动中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老师及时帮助他分析情况。

措施:增强孩子交往的机会,并请家长配合有空时多带她到外面接触其他人。例如,公园、小区楼下……在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增加孩子的交往的机会,创设情感交流的机会。孩子只有在广泛的交往中,感到有很多东西,他活动中才会积极起来。尤其是孩子之间的交往更是重要,因为他们身心发展有相同特点,也有共同语言。渐渐地他在自理能力,自我服务意识也强了许多。

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与实施措施,孩子的性格有了大的变化,变得敢开朗多了。

行为3: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孩子在自我服务意识方面的情况。

措施:我们三位老师共同商量,先结合家长及时沟通好情况,在园里我们就邀请孩子做小值日生,要他融入我们幼儿园的大家庭。

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与实施措施,孩子开始愿意上幼儿园了,也不会哭闹了。这时孩子和孩子的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脸,此时我们三位老师也觉得很欣慰。

四、效果记录

将近半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会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上课老师提问也爱回答,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自理能力强得多了,也爱上幼儿园了,看见孩子来幼儿园都高高兴兴的我们三位老师也觉得很欣慰。

幼儿园案例分析3

情景讲述:

这是一堂阅读课,在教研组长与几位师傅的鼓励下,我在小班教研组开了这一堂阅读课。虽然这节课只作为整个教研组的公开课,但是光教案就备了三遍。

第一个教案在集体备课时,我的两位师傅葛秋菊老师和孙颖老师就给了我不少好的建议,帮我把整个过程进行了一番大改革。一个个环节有了几位师傅的指点,我的心里从不安,到逐渐有了底。

第二个教案形成后,我在小一班进行了第一次教学,整堂课下来,感觉还算比较顺利,就感觉有很多不足,很多地方还需要改进,而且每个环节都有不太满意的地方。这节课自己感觉不够精炼,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简洁易懂?我们教研组作为集体备课,又进行了一次磨课。副 ……此处隐藏15979个字……的感知。紧接着,教师又设置了悬念:西瓜爷爷还请了其他的水果宝宝一起去旅行,我们来看看,它都请了谁呢?将活动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小环节。

(2)教师结合课件依次出示水果宝宝,幼儿初步感受儿歌。(引导幼儿学说短句: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

分析:在自然、轻松的课件欣赏氛围中唤起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重点在于让幼儿学说短句: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师逐一出示可爱的水果宝宝,并逐句来学习,让幼儿对儿歌的句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且,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还将各种水果拟人化。当可爱的、充满卡通趣味的水果宝宝在大屏幕上款款而下的时候,孩子们个个激动极了。这时候,教师适时地引导孩子跟水果宝宝打招呼,并告诉幼儿说老师要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请水果宝宝上火车,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一句儿歌:苹果苹果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紧接着,我请幼儿也来用那句好听的话邀请水果宝宝上火车。在这种轻松的游戏情境中,孩子们边玩边学,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每句儿歌。并且,在这环节的提问中,我采取个别和集体相结合的方式,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到个别幼儿,不会顾此失彼。

2.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儿歌

(1)教师按一定的节奏完整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提问:儿歌叫什么名字?西瓜爷爷请了哪些水果宝宝去旅行呢?

(2)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a幼儿结合图谱进行朗诵。b幼儿按节奏边拍手边朗诵儿歌。c幼儿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儿歌。

分析:在前面一个环节幼儿已初步感知了儿歌,并学习了短句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因此,在这一环节完整学习儿歌就显得轻松多了。况且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幼儿学习起来很轻松、很愉快。教师先是按节奏完整地示范朗诵,幼儿欣赏。接着,又借助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然后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结合图谱、按节奏朗诵、结合动作等)引导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先是有了形象直观的看图朗诵,然后过渡到结合动作朗诵,动静交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引导幼儿分析诗歌句式,启发幼儿想象,尝试按原儿歌的句式换词进行仿编

(1)引导幼儿分析儿歌句式:儿歌句子中哪些是一样的,哪些不一样?

(2)启发幼儿扩散思维:还有哪些水果宝宝要去旅行?

(3)幼儿仿编,老师全面巡回观察。重点指导幼儿按原儿歌的句式,换词进行仿编,提醒幼儿互相交流并按节奏朗诵。

(4)把幼儿仿编得较好的句子组合成一首完整的儿歌,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

分析:尝试仿编儿歌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先引导幼儿分析儿歌的句式,让幼儿发现儿歌中相同的句子和不同的句子,为仿编作铺垫。接着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水果宝宝也要去旅行?启发幼儿大胆地想象。在这一环节中,老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他们开动脑筋,纷纷表示要将自己知道的、喜欢的水果宝宝也邀请上火车去旅行。并且用了那句好听的话,能与自己的好朋友大胆地分享自己仿编的句子。教师在全面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仿编情况很好,如有个小朋友说要请樱桃宝宝上火车,她还马上完整而流利地用了老师要求的句式来表达樱桃樱桃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而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只要稍加暗示,他们也可以完整地将自己仿编的句子朗诵出来,这时教师及时地表示肯定,可以使幼儿信心倍增。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多以接纳、尊重的态度去倾听、鼓励支持,将幼儿参与仿编的热情推向新的高潮,孩子们大胆想象,尽情尽兴地进行仿编同时,教师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地给孩子创造了想说、敢说、愿意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4.活动结束

老师扮演西瓜爷爷,幼儿扮演水果宝宝,边朗诵儿歌边按顺序上火车去旅行,整个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二、活动反思

1.情况分析

在组织活动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水果拟人化,整个活动生动、有趣,充分地吸引了幼儿,不但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我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经验,将认知内容巧妙地融人各种游戏之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引导,探索发现,形成了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教育效果显著。

2.本节亮点

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活跃了气氛,拓宽了教学途径,符合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地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说、敢说、愿意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

3.存在不足

不足之处是,孩子仿编的水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都是常见的、常吃的那几种。

4.调整策略

一是我们会将活动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在语言区投放多种多样的水果图片,引导孩子继续仿编。二是教师可以结合图谱来帮助孩子分析儿歌的结构和句式,这样比较形象直观,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幼儿园案例分析15

《认识人民币》

案例描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我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啊?”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以故事引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于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区分,孩子们掌握的也比较好。真正的难题在后面,钱数的换算,一张10元可以换几个一元这个孩子们还容易理解,因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10个一是10,可是要问一张10元可以换几个两元就有点难了,在讲这道题目的时候我着重讲了几个2加起来是10,并联系生活举例,引发学习兴趣。

孩子们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但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孩子们一开始觉得难以掌握,因为在计算的过程中关系到单位的换算,不能再象以前一样直接把数字相加减,只有通过巩固练习让孩子们慢慢掌握。回顾本章的.教学,觉得在有些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分析与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些地方还没有及时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孩子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抓住孩子提出的问题“5分是5角吗?”让孩子来展开讨论,加深理解。孩子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所以没有着重讲解,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开始,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孩子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我还要感谢我们班那些可爱的家长朋友,因为有他们的帮助孩子们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了,有位家长告诉我为了让孩子更形象的理解钱数换算,周末家里换了一堆的零钱回来,我坚信有我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在天华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幼儿园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