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

时间:2024-04-23 06:20:16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下面看看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1

福柯关于“风险社会”的论述

在福柯的研究中,他对风险的分析没有进行直接的展开,而是隐匿于其知识/权力基础的规训理论之中,并成为风险的“治理性”理论流派的思想来源。

其观点的起点是对现代性的批判,而其批判的核心则是围绕着知识与权力的关系而展开的。他认为这种关系是渗透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中的,如对监狱、精神病院的分析,现代性的本质就表现在这种以知识与权力的共生为根基的规训技术。

他指出“不相应地建构为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产生权力全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为一种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福柯,1999,29)。

  

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一、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没有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

二、权力离不开知识,不仅权力在特定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中形成,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权力;

三、权力同知识不可分,只有在权力与知识的联系中才能把握权力的实质与作用(刘少杰,2002,141)。

福柯从这种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出发,认为现代社会中的“风险”一方面是由权力所建构出来的一种话语知识,另一方面,这种风险专家知识的巨大网络也发展出了一门统治的技术,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制度、机构、组织和社会秩序。

他认为,“风险”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控制技术。

“风险是现代政府运用其训诫权利的一种战略,其本身并不是问题,现实中并不存在风险,问题在于专家知识借助于权力的制度化和大众对这些制度的认同而有效被认为是风险的事物”(何小勇,2007)。

福柯的这种权力/知识范式的分析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某些所谓的“风险”是有着深刻意义的,而这些“风险”只是权力阶层所生产和建构出来的,继而成为大众的“风险”知识体系。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2

吉登斯关于“风险社会” 的论述

1、关于风险的定义与类型

吉登斯从社会结构化理论的角度对风险进行了阐述,认为“时空分离”、“抽离化机制制”和“制度性反思”是现代性变迁的三大动力机制(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p、22)。

他把这三种机制看成是推动现代生活和个体自我认同发生转变的“现代性动力”。他将“风险”划分前现代时期的“外部风险”与现代时期的“人为风险”(刘少杰、胡晓红,2009,248)。并且,他认为我们如今面临的主要是“人为风险”。

2、风险社会的特点

吉登斯认为;“人类总要面临这样但今天的风险,但今天的风险在本质上与以往不同。直到最近,威胁人类社会的还是外部风险,像旱灾、地震、饥荒和暴风雨等来自自然界、与人类行为无关的风险。

然而,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面对各种类型的人为风险,即由于我们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对自然界的影响而引发的风险,它是我们干预自然的结果(吉登斯,p、80)。

  

吉登斯将风险划分为两种类型,包括“信任”与“风险”以及“技术”与“风险”。

1、“信任”与“风险社会”。时空分离和抽离化机制造成的生存时空和交往联系的抽象性,既是信任的结果又是信任的前提(刘少杰,2009,298)。

信任是一种持续状态,是在面对自己不知道的运作规则时的信心,确定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可以依赖的(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p、28)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传统的现代性过渡到第二现代性的过程中,风险也从原先的自然带给我们的风险转向了现代性带来的一系列风险。现代性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例如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发达,节约了交易成本。

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现代性要求高度的.信任,同时高度现代性导致了“时空分离”,而时空分离和抽离化机制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没有信任就不可能存在人们在社会网络中展开的一系列交往活动。

正因为如此,“信任”建立在虚无的场域上,而“风险”又建立在“信任之上”。尤其当现代性进入晚期的时候“时空分离”和“抽离机制”高度的发达的时候,如果社会网络中交往的个人没有充足的信任,就会导致现代性的灾难。

2、 技术导致的风险,例如纳米技术的扩散、全球变暖和转基因食品。(吉登斯,p、812), 经济秩序的崩溃、生态的灾难性破坏、集权的增长和核战争的爆发等等(候均生,p、389)。

这是由于反思性现代性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主导关系变成为人与社会的主导关系,人类遇到的最大风险不是来源于自然而是来源于高度发达的现代性(候均生,p、389)。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3

贝克关于“风险社会”的论述

1、关于风险的定义与风险的类型

贝克认为(世界)风险(社会)的概念的含义是:既不是毁灭也不是信任|安全,而是“真实的虚拟”;是有威胁的未来,成为影响当前行为的一个参数;即是对事实也是对评价的陈述,它在“数字化的道德”中结合了起来;控制或缺乏控制,就像在“人为的不稳定”中表现出来的那样;

认识(再认识)冲突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或“不知”;由于风险的“全球性”而使全球和本土同时重组;知识、潜在冲突和症候之间的差别;一个人为的混合世界,失去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二元性(薛晓源,周战超,p、137);

与吉登斯的二分法不同,贝克将风险的历史形态,将风险划分为“前现代的灾难”,如地震、飓风等外部风险;“工业时代的风险”、如职业事故风险等;“晚期工业时代体现在大规模灾难中的不可计算的不安全”,如大规模的生态、核、化学以及基因风险等三种类型(贝克,1997,p、77)。

  

2、风险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

风险是现代性的产物,具有现代性的本质。简单现代性导致了工业社会的风险,也产生了新的风险,这些风险的`累积构成了反身现代性的特征,并且与反身现代性导致的风险一起构成了新的风险,造就了新的风险类型,即风险社会的出现。贝克将风险社会的特点归结为以下:

1、风险的规模和范围,风险社会的风险具有全球性(刘少杰,胡晓红,2009,278)。与以往的工业社会相比,风险社会的风险在规模上和范围以及程度上都有了极大的转变。由于全球化的所带来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一体化影响,风险影响的不仅仅是局域的个体与组织,更加影响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行动者与组织,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的程度较大。

2、风险社会的风险具有不可直接感知性。“风险”不是一种具体的物,它是一种构想,是一种社会定义,只有当人们相信它时,它才会因此而真实并且有效,各种不同的合理性要求共同促成了它的形成和实现(贝克,《自由与资本主义:与著名社会学家贝克的对话》,p、130)。因此,风险社会的风险是受害人无法感知的。

3、风险具有不可计算性。与工业时代的风险可以根据一些常规的标准的计算程序程序加以计算不同,风险社会的风险具有不可计算性,这种不可计算性体现在如生态、核、化学以及基因工程风险等等。这种灾难不仅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并且短时期内无法看出其,因而无影响后果,无法估算其风险程度。

4、风险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这主要是由于风险社会的风险是全球的,跨地域、不可计算、不可感知引起的,可以避开个人保险,是一种“有组织的不负责任”,指的是人们可以向一个又一个的主管机构求助并要求他们负责,而这些机会则为自己开脱,并说,“我们与此毫无关系”或者“我们只是一个次要的参与者”为自己开脱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