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只有三次。
全球经济危机有几次1
第一次:1929—1933年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连当时头号投资大国英国也欠美国41亿美元的债款。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
“一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1920—1921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其中以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引人注目。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3.8%,工人的实际工资也有所增长。
20世纪20年代还是美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时期,191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已达150多万辆,到1929年猛增到将近540万辆,汽车制造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也推动了钢铁、橡胶、石油和玻璃等行业的发展,当时的钢和生铁的产量分别达到5700万吨和4300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1919—1929年,汽油产量也从8600万桶激增至4.39亿桶。其他如电气业、建筑业、化学工业和公用事业等部门也发展得十分迅速。在战争期间,民用建筑几乎停止,住房十分紧张,房租高昂;战后大兴土木,每年建筑费用均超过70亿美元,1926年的建筑费用甚至高达110亿美元。
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其国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亿美元增为1929年的878亿美元。1929年,美国拥有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占当时世界黄金储备总额90亿美元的一半以上。生产的高涨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胀。1923—1929年,美国有价证券的发行额达490亿美元,仅在1928年和1929年间,就发行有价证券180亿美元。证券交易所疯狂的、规模空前的投资使证券价格不断上涨。参与证券投机的人都靠借款来购买大量的证券,证券的投机狂热助长了繁荣的幻景。
在这狂热的年代里,舆论大肆宣扬“永久繁荣”和“美国例外论”,似乎美国已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之外,再也不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了。就连美国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职演说中,也高唱要消灭贫困。工业的“合理化”运动和汽车、奢侈品等新工业的扩张,还使得整个“繁荣”时期中,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趋势加强,中小企业和独立的小生产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并的命运。此时,美国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犹如被吹得过大的气球,随时都有一触即爆的危险。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终于爆发。
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之前历次危机所从未有过的,国际贸易额的实际贸易量也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下降。不仅生产下降的幅度惊人,而且延续的时间也异常持久。以美国为例,由危机时的最低点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所需的时间,煤、生铁、钢等都长达40个月。因此,1929—1933年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危机的极度深刻性和空前持久性结合在一起,使这一次危机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幅倒退,使整整几十年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付之东流。“一战”前的各次危机通常使生产水平倒退一两年,倒退4年或4年以上的情况极少。而1929—1933年的危机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水平,德国退到1896年水平,英国退到1897年水平。
这次危机不仅在生产和商业范围,而且也扩展到银行信用系统,以及外汇和债务等领域。生产过剩危机中商品价格下跌,使工业资本家、手工业者、农民等债务人难以支持,从而使许多公司和企业主遭到破产。美国、德国和法国有几万家股份公司因此倒闭。
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震动了世界各国。英联邦以及许多同英镑联系的欧洲国家的金本位制都跟着垮台了。1933年3月,资本主义世界信用、货币制度崩溃的浪潮袭击了美国。美国银行倒闭之风更加剧烈。到1933年,美国银行共倒闭11730家,企业倒闭252000家。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其就职之日,不得不宣布银行“休假”,随即关闭纽约金融中心,并放弃了金本位制。
全球经济危机有几次2
第二次:1957—1958年
“二战”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地图。美国在“二战”中没有被破坏,其生产能力反而有了巨大增长。战争刚结束时,美国的政策是摧毁德、日、英、法、意的经济,实现独霸西方世界的美梦。
美国制订了拆毁德、日军事工业的计划,从根本消灭其竞争能力。随着拆毁德、日两国军事工业的进程的推进,欧洲和日本国内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各国共产党势力迅速壮大,此时,美国统治精英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欧洲和日本,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变消灭竞争对手为扶植竞争对手。
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二是停止拆毁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工业;三是允许日元、英镑、马克等货币贬值,使各国有能力对美出口。此后,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又成为美国军火的前线供应商,发了一笔战争横财。美国采取了单方面自由贸易,而允许各国贸易保护的友好态度。世界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1957—195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在“二战”结束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国际经济良性循环阶段发生的。问题在于良性循环中各方的收益却并不平衡。日本和西德工资低,货币定值低,随着投资不断扩大,其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贸易顺差不断增长。而英国和美国则相对衰落,经济增长率只有德、日的一半左右。英国存在经常性的贸易逆差,英镑危机频繁;美国的贸易顺差也不断缩小,至1958年时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大量黄金外流。
危机随后影响了英国、西德、日本等各国,除英国外,程度都相对比较轻,因此这次危机没有被认为是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此次危机的'特点:一是危机期间物价上涨,即所谓“滞胀”;二是危机的同步性下降,即使是同步性危机,其严重程度也相差较大。
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过程中的以排除弊端式的自我调整,证明其生命力并不会仅仅因为一次性或一段时间的危机导致其生产方式的终结。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整能力非常旺盛。正如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在自己的生产力的空间和广度没有完全耗尽的情况下,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比如,1929年及此前的经济危机,表现的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商品大量被闲置。“二战”后的经济危机则是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局部的调整,表现出局部的改善。
全球经济危机有几次3
1980—1982年
1979年下半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每桶13.77美元涨到每桶37.29美元。油价上涨使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各主要工业国再次陷入危机,而且危机程度超过上一次。企业倒闭数量急剧增加,相当于1933年的水平。
“二战”后的几次危机都有着比较明显的战后特点。战争结束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在政治、经济方面加强联合,共同对付社会主义阵营;另一方面也在各自采取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在资本主义阵营内寻求发展自我的机会,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多占据经济势力和经济资源。
只是在战后的发展中,由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以往的帝国主义之间争夺势力范围和资源的趋势与斗争形式越来越弱化,并且逐渐被共同对付社会主义阵营斗争的意识形态所代替。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如果讲所谓的普世价值的话,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一切所谓普世的价值都带有了阶级的烙印,由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不同,同样的事物就有了不同的态度和解释,同样的事物就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同样的事物就有了双重的'标准。事实上,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规律,体现在一切事物上都有一个趋利避害的自然法则。美国的利益在美国人的眼里是不可侵犯的,在维护美国利益的时候,世界一切法则都要遵从于美国的利益原则。在这里,就没有什么普世的价值而言。